截肢手术是严重的破坏性手术,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从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因此在术后,家属应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关怀,向其讲明手术的目的及手术对解除痛苦、保全生命的重要性。待情绪稳定后可向其介绍现代假肢公司的成就,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生活信心,增强生活勇气。
在截肢的困难面前,有些患者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加上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宜的怜悯,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处处不如别人,因而会严重地压抑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但仍有不少截肢者并没有因为残疾而被吓倒,而是通过不屈的斗争,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如刚刚参加完2022年冬残奥会的夏伯渝老师和侯斌老师。
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变化
01
自我概念的改变
1.自我形象紊乱:
患者截肢后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影响形象,术后恢复期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尤其是女性,她们最难适应失去肢体所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2.自尊下降:
截肢后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女性患者较注重家庭人员对自己的态度;男性患者则更注重病后的社会角色,如地位下降、工作能力、劳动力下降等。
02
不确定感增加
1.焦虑、恐惧的心理:
几乎所有患者都担心失去肢体对今后生活的影响,担心以后的生活出现患病性焦虑;伤后与其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引起分离性焦虑;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以及病情的认识产生焦虑、恐惧。
2.强迫的敏感性增高:
截肢患者经历了痛苦的病程,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访谈中发现,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身体敏感性有所增高,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部分的肢体存在幻肢痛,有时夜间忘记自己已截肢,常出现跌伤。尤其是骨肿瘤患者常担心手术时医生没有完全切除干净。
03
社会适应力改变
1.害怕与人交往:
截肢术后的日子里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热闹的人,术后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们那种怜悯而怪异的眼光;不想出去散步,不想见任何人。
2.无助感:
截肢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拒绝治疗和护理,破坏物品,甚至想自杀。内心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截肢患者如何做好术后康复
对于截肢患者,开展康复的早晚、措施是否得当,以及康复工作是否持之以恒,对减轻残情差别很大,对截肢患者的心理影响更大。这项工作做好了,患者可以终身受益,心理康复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01
鼓励沟通
家属应鼓励患者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做到耐心倾听,以和蔼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其消极观念。待情绪稳定后可以举一些康复较好的病例给他们听,增强其自信心。
02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尽量将所用物品放于患者方便取用的地方,并指导协助患者对拐杖以及助行器的使用,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03
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残肢训练可有效增强截肢患者的四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力,通过相应理疗可缓解部分患者的残肢痛及幻肢痛现象。
04
装配假肢及功能训练
待满足装配条件后尽早安装假肢,使其尽早结束卧床生活而开始功能性训练,通过科学严格的方法,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代偿作用。不仅可以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也可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多数小朋友在享受着六一儿童节的欢乐时,有的小朋友却被脊柱侧弯、驼背所困扰着,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看到别人开心的笑容...
近年来,浙江省残联坚持把残障人士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不断加强残障人士事业基础建设,逐步解决残障人士生存、生活中的实际困...
残肢与假肢接受腔的适合性是衡量整个假肢制作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肢假肢按照截肢部位可分为手指假肢、半掌假肢、前臂假肢和上臂假肢等,按照假肢种类主要可分为美容手、功能性美容手、肌电手...